虽然标题是推荐,其实本文更接近的是读后感。因为说实话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去评价灵潭社的这部新作。
在看到《我与我将行离去的小友》的OP的时候,医院、病危的少女、死前最后的“旅途”,种种的关键字都让人联想起日本经典的Gal《水仙》。2小时后,在一曲《喀秋莎》中故事缓缓落幕,我意识到每个人对于死都有着不同的态度。
在国产Gal为数不长的历史之中,也有不少讲述生死观的作品。光灵潭社之前已故的剧本家奇迹队长就留下了《黄昏下的月台上,少女正侧首微笑》与《最后的47小时》。之前笔者推荐的橘子班的《梦末》也同样是一部在末世下讲述生死观的作品,再早一些的话还有洋红工房的《百曲》。
在通《我与我将行离去的小友》的整个过程中,我始终将这个剧本与灵潭社之前奇迹队长的两个剧本做比较。诚然,我更喜欢奇迹队长的剧本,前半日常的地方够甜够温馨,后半突然转折抛出设定泣的时候够有张力,《黄昏月台》与《最后的47小时》是典型的Key系泣系作品的写法,而《小友》通完之后我却完全哭不出来。
在少女一曲《喀秋莎》的演奏中,我在思考自己是不是有方向性的认知的偏差。是不是讲生死观的作品一定要前半甜、后半虐,让玩家哭的稀里哗啦才是好的作品。
其实并不是。
就像《小友》中的少女在病危前度过的“旅途”那样,她并没有什么方向性,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只是想让自己最后的日子过得有意义,在这样的时刻遇到了这样的一个人,想要试着去喜欢上一个人。
当少女说出想要和男主做爱的时候,他们直接的感情是爱情吗?
不是。
《我与我将行离去的小友》的故事是一出悲剧吗?
或许是。
又或许不是。
每个人对于生命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诠释,有些人喜欢把故事说完,有些人在结局选择留白。
《我与我将行离去的小友》的故事看完之后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比起留白的惆怅我是更喜欢那种能让人宣泄哭出来的结尾。
但至少,《小友》的《喀秋莎》演奏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