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看出她是谁吗?——浅谈手办角色身份认同的识别符号

当我最近又开始买寿屋的Cu-Poche(キューポッシュ),以及Good Smile Company的粘土人(ねんどろいど)时,我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即如何识别一个角色?

我在年初的时候了解到寿屋的Cu-Poche系列手办,也被称为“寿屋粘土人”。类似于GSC的粘土,不过从比例上来说,GSC是二头身而寿屋的是三头身。除此之外,寿屋的Cu-Poche还有许多相较于粘土的优势:无支架可自立、足底有磁铁,还有相当多的配件——比起有着十多年历史的粘土产品线来说,配件的数量可能并不及后者,但是从相对角色和配件的比例上来说,Cu-Poche有着明显的优势。在我看来,Cu-Poche就是综合了粘土与Azone Doll各自优势的产物。

于是随之而来就有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了:如何辨认一个角色?其实不仅是粘土或是手办领域,在其母体——日本动画领域,就有类似的问题。有爱好者将“黑长直”或是“红发少女”的角色头像摆到一起,让其他爱好者辨认到底谁是谁。动画等平面媒介上姑且可以通过不同画风(上色风格、五官细节、比例等)来进行区别,但对于追求模具的相似性以达到可以互换配件的系列手办——无论是GSC的粘土还是寿屋的Cu-Poche——来说,都难以通过画风来区别角色。

那么问题就来了:一样Q版的脸型和身体,可以替换的表情、可替换的服装……当一切(或者说大部分)组件都可以替换时,什么才是识别角色的关键元素?

比如本文题图的这张照片,用的是GSC粘土某位角色的表情,加上虎皮条纹猫咪的表情收纳玩偶装。如此,当发型、服装、道具、身体全都被替换,只剩下眼睛(瞳孔颜色)、嘴巴(表情)、鼻子(鼻子应该看不出什么吧)时,你能看出她是谁吗?

啊,这就好像有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或是佛家《楞严经》「七处征心,八还辩见」的思想实验——把一切不属于「我」、「心」的东西一层一层拿掉后,看看最后唯一代表着「我」、「心」的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不,不是哲学问题,是手办怎么确认角色的问题——我朋友的回答是:「五官和头发吧」。

至于我的回答——其实我并不想急于给出回答,因为所谓「实践出真知」嘛。最近双休日都是阴雨天,没怎么带出去好好拍一次。准备等我入坑深了,拍了几次替换表情及配件之后,再从选出的照片中,来确认「如何辨别角色」这个问题的答案。

最后,我在上面那张照片的角色旁边放了一件她的道具,你能猜到了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