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不仅仅是爱好,也不仅仅是工作

作者:古落

之前就有想对自己入行这三个多月以来的感受进行一个大略的梳理,正好前些时间顺口向小风提过想就此给ACG批评投稿,这篇拉拉杂杂的感想文也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才开始动笔。不过因为前几天突发结石症,中途不得不去处理各种繁琐的事务,预定的计划有了大改动,身体状态也丢失了好一阵……导致完成时间比预想的要晚,也算是世事难料吧。但不管怎么样,该做的事也还是得做下去,毕竟时间不等人。——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也该是时候进入正题了?

大家新年好。

接着这次机会,打算从个人角度来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既往经历,以及从开始工作这段时间以来所产生的一些所思所想,希望可以多少提供点有意思或者有价值的内容。自然,如果要说到为什么会选择这份工作,我想理由跟许许多多同业人应该都是相似的:喜欢着二次元文化,热爱着ACG。当然,不一定是爱着这种文化的全部,但其中一定会有那么一部分特定内容,是确确实实持续不断地吸引、打动着自己的。同时,又源于这份“爱”,而想要更加接近于它的实际制作生产环境,而不满足于仅仅只是作为单纯的接收方和消费者。正是凭着这份动力,才会渴望去寻找打入这个业界的“通道”,找到一份适合将自己引向业界的工作平台。而我自己现在找到的,就是动漫杂志编辑。

“ACG”,犹记得这个名词最早的出处还是在台湾中山大学某个热衷于推广日本二次元文化的同好会BBS上。而从上世纪80年代已降,以《铁臂阿童木》为代表,一批颇具代表性的日本动画被陆续引进大陆并在各个电视台频道播放,可以说成为了很多人的一份美好记忆。至于我的话,给尚且年幼的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动画,应该算是《口袋妖怪》(当时译名是《宠物小精灵》/《神奇宝贝》)、《数码宝贝》、《钢铁神兵》、《中华小当家》、《EVA》(当时译名是《天鹰战士》)和《他和她的故事》(当时译名是《校园跷跷板》)这些了。特别是后两者,在某台妇女儿童频道还存在的时候,都是会准点在下午放学时段播出,自己基本上一回到家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开电视收看这两部动画。而那些共通的晦涩影像表现桥段给当时的自己所带来的“不明觉厉”记忆,确实是在内心深处还残留着些许感受,而这份体验可以说直到现在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自己(不过当时并不知道这两部片子是同一个导演负责的)。不过在那之后,因为家庭环境关系,可以说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自己都没有再看过动画、甚至是接触ACG方面的东西。一直要等到初中毕业后,因为某部萌系动画OVA(是的,我说的正是《亲吻姐姐》)的缘故,才算是开始有意识地接触更广泛的日本ACG(自己的进阶门槛某种意义上还是挺特别的……)。

具体来说的话,动画这边,开始是先对出演声优产生兴趣,慢慢扩展到制作staff里的导演(专门找一些访谈译文来看),然后是分镜·演出(会特别关注某些有趣集数的担当成员,不过仅仅还只是停留在表面程度上的“认人”找乐子),之后受到部分作画爱好者影响开始关注明星原画和一些潜力原画(依旧只是停留在不明所以的“认人”),现在则慢慢更注意去认识具体的演出内容、以及在这个基准点上所包含的动画综合制作工程(简而言之:为何会觉得这个地方有趣?这个“趣味”是怎么产生的?)。另外,对动画业界生态以及从业人员现状也非常希望了解,关于它的未来走向以及发展形态具体会如何等等;漫画这边,最初只会看超人气少年漫,这些年慢慢开始追一些剧情向的青年漫。目前也仅仅只是作为一名读者去欣赏作品,并没有对此进行过更深入的探究;游戏方面,自己的入门作是用PSP玩的MO5(虽然也只通了一条表妹线,还记得是名冢佳织配的),后来渐渐开始扩展到PC平台上的汉化黄油,近段时间也会花功夫去通一些有趣作品的原版。而因为一些契机,目前正从事相关方面的同人游戏制作,由此渐渐开始了这一块的学习工作,反过来又多少加深了些对游戏制作本身的了解和理解;至于轻小说,除了在刚开始追随话题翻看过一些热门的作品外,自己对这一部分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兴趣。不过在闲暇时间(如果有的话),也会尝试着去写一些想写的东西。总之,尚且算是自娱自乐的程度吧。

那么当学生时代过去,兴趣之后又如何呢?——应该说,按照一般的理解,就这样顺着既有的兴趣爱好继续平稳进行下去就是了。一言以蔽之,也就是工作之余找找二次元的乐子就行了嘛。

不过,对我自己临近毕业时所面对的实际情况来说,现实却并不能这样。我已经很清楚地意识到:除非将这份爱好转化为自己的工作,否则将很难(甚至是没有可能)继续保有它。退一步说,即便是保有,那份意义也将变质。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或许并没有这么夸张,但这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真正意义上对接下来人生方向的思考。自己的家庭条件并不算好,如果按照专业导向去找工作,结合以前有过的见习经历体会,后面的人生更多可能就是沦为“稳定的”、但却是碌碌无为的保守体系内的基层一员,每天过着如同慢性自杀一样的生活:尽管忙碌,却不知道自己的目的何在,渐渐变成行尸走肉一般。如果是这样的现实,那此前的“兴趣”即便是能够继续勉强保留下来,那也将丧失它本来对于自己的积极意义,而仅仅只是沦为慢性自杀的那杯毒药里加入的些许砂糖,或许可以让它尝起来不至于太难受而已。——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为此,自己很是苦恼了一阵,在那段时间还陷入了一定程度的抑郁状态。

然而,不管向后退步还是向前迈进,我们都总是得作出决定,时间不等人。

况且,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确实又存在着一些执念:自己的“兴趣爱好”难道就应该仅仅是这种程度而已了吗?难道不能凭着它去做出更多的什么、藉此再去证明什么吗?是不是可以为此去努力试试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后,我怀着这种想法,拼命地上网去四处寻找相关招聘信息。而所需的现实条件,当然不仅仅是在于跟自己的兴趣爱好相关,同时还必须得是“这样的我”所能够去胜任的工作。

非常幸运的是,小风微博上当时正好对外招募网站编辑,自己也就趁着这个机会和他正式答上了话(在这之前,更多的也只是作为ACG批评的一名读者去关注的)。尽管因为自身条件限制以及能力上的不足,后面的事情发展有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最终小风还是主动为我引荐了一家平媒单位,而借着这个宝贵的契机,在经过必要的面试程序获得通过后,自己来到了编辑部,可以说是就此正式成为了一名动漫杂志编辑,开始了踏入社会、迈向业界的第一步。自工作的这短短三个多月以来,编辑部的各位待我都很友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都还算是比较融洽。尽管薪水相对较低,然而,我确实在这里发现了能够推动着自己前进下去的动力,跟随着前辈的指导一步一个脚印地从事着各种需要的细节工作;同时当然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一些困惑和难题,在试图去努力克服的同时也算是收获了些许经验。而这些出于实际经验和思考的几点个人心得,在这里也非常愿意拿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最终能够有所帮助就好。

首先,也是小风常常会提到的一个问题:把爱好变成工作,那它的保质期会持续多久?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性的问题,相信也是如同我一样的每位新人都或早或晚会遇到的一个难题。在爱好单纯只是作为爱好存在时,意味着着可以任凭自己的个人喜好去选择和接受。自己的爱好所关涉的领域,也就是供自己随意挑选的“买方市场”,喜欢就恣意取走,不喜欢则完全可以视而不见。但一当成为工作后,首先这种仅仅只为了服务自己的单一目的论已经不能成立了。出于工作需要,就不得不对整个行业保持一个哪怕是最基本的敏感度,这意味着自己不得不随时注意获取来源于业内外各方的情报、掌握整个业界的动态变化,有时甚至还需要自己据此做出一些必要的判断和付诸相应的行动(极端地说,有时甚至容易患上信息饥渴症)。另一方面,绩效问题也作为一个现实物质要求条件时刻约束着自己。为了公司和个人的利益,不得不去关注过去那些不感兴趣的东西,不得不去策划自己本不感兴趣的方案,不得不去完成上面安排下来的各类大小琐事……而这些,是无法单纯通过以往积攒下来的“爱”就能够去实现转化和支撑的,如果勉强维持这种状态,最终只能陷入热情和动力只出不进的恶性消耗循环,而一当“爱”耗尽的一天,就是自己离开这个行业的时候。这里存在着一个心态上的定位调整,大致上又可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通过将这些原本只是工作要求而以往并不感冒的东西渐渐培养为自己新的兴趣点,通过不断地积攒“新爱”去抵消“旧爱”的消耗,在不改变自己既往接触ACG的方法论基础上(ACG=个人爱好,ACG工作=要求内容更多的个人爱好),用不断扩张的广泛兴趣圈去维持自己之所以继续在业内的动力源;另一个,则是通过改变自己对于ACG本身的认识态度,将“ACG=爱好”转变为“ACG工作=工作+爱好”,能够明确以不同态度去区分和对待分属于“工作”和“爱好”两块的ACG内容,而每一块各自培养起一套认识态度和处理方式,自然习惯和接受“工作的ACG”,并期望从另一个角度发掘出以往自己所未曾看到过的、不同属性下的ACG所可能带来的另一些崭新的东西。——另外大家可能会注意到,我并没有用“梦想”而是“爱好”一词,对我而言,这是一个必须得承认的事实。老实说,自己并没有将从事ACG相关工作作为一个“梦想”,而只是“不甘心于碌碌无为的现实”之后所能够残留给自己的为数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选择。对现在的自己而言,某种程度上说,从事ACG相关的工作,不是一个可供选择的“兴趣”,而是没有退路下的只能够继续前进的道路。我只能沿着它走下去,为此,我不得不在某些方面改变我自己。正像飘雪曾经所说的那样:“有的时候被人喊‘大大’或者‘菊苣’什么的,我自己觉得这样的称呼不适合我,毕竟一个要靠这个吃饭的人,在这行里总归得混出点名堂来才能过日子,这是生存需要,而不是业余兴趣爱好,对于那些业余能玩的很了得的人,那才是真心是‘大大’和‘菊苣’。而我们,不过是努力工作而已。”

其二,对业界的理想认知与现实矛盾。这一点相信不用再多说什么,但天真的自己也曾多少在这方面为此而灰心丧气过。可以说,表面的光鲜只能是展现给“人”看的那一侧,单纯,友爱,美好,积极向上,以及萌萌哒。然而,在那背后一侧阳光所无法直射到的地方,正可谓是“兽”的战场,甚至间或真的可以说是充满兽性的勾心斗角和利益斗争,充斥着让人呼吸困难的冰冷和残酷的空气。——利益,多么简单的字眼,有时候却又是让人这么的难以忍受。会忍不住去反思,禁不住停下来反问自己:这真的就是我所期望的ACG吗?然而总会知道一个单纯的事实:即便是作为一种文化产物的ACG,它首先根植于现代商业环境,包裹着它而生长起来的这个产业本身,自上而下就免不了商业属性。这意味着打从一开始,就这一点而言,其与其他商业领域内的产业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消费者追逐内容,而资本只会在意利润。那么身处其中的生产者呢?又该如何去认识和对待手上的这份工作?或者说,该期盼着可能会有的什么改变吗?在这方面,仍旧残留着的天真的理想主义依旧是影响自己的一部分,因此所产生的这些问题也时常困扰自己。我还在试图去寻找未来可能潜藏着的。那想象中的些许可能性,尽管可能没有答案。

其三,人脉关系的对待和机遇。这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依靠着“人”去从事内容生产的领域。因此,从客观上说,无法避免和各式各样的人接触,并——不管自己主观上有没有这种认识——将其尽可能转化为自己的积极资源,去尽可能争取和创造出于己有利的各式条件和机遇,成为自己的跳板。利益,非常简单。人与人的关系,在这里用KPI便能够轻易地进行转化计算。最初,我们可能是抱着与更多同好们相识,在相互交流中分享乐趣和喜悦,并将这份心情传递下去,传递给尽可能多的人。但一当成为一种工作上的必要处事模式后,我们便很难再以一种单纯的目光去对待和审视圈内外的“同好”们了。不可避免的功利化动机,这是逐渐成为我们自己的一部分现实状态。还能维持最初的本心吗?真的很难。而事实上,又有多少曾经心怀梦想的业内成员,也随着这种“社会化”的加深而一步步走向了更为称职的“经济人”呢?——这份变化,可以说也逐步开始体现在了自己的身上。而正因为如此,才更是始终难以完全接受的现实。想要去抗拒这种改变,但只要依旧生长在现时的这个生长土壤中,这份有意识的抵抗仍旧是无力的。并且,不是也没有什么意义吗?对谁都没有实际物质利益坏处的改变,或许并不值得那么恐惧。是这样吗?或许是这样吧。

其四,对零碎时间的把握和利用。在作为动漫编辑的日常工作中,可能最常面对就是各式各样无法有效去集中利用起来的零碎时间块,甚至是莫名陷入某种焦虑状态中(在这一点上,无论平媒还是网媒或许都会遇到)。如果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节奏,那可能带来的一个消极结果是逐步消磨自己积极去学习的意志和动力,甚至使得工作本身变得低效。为此,我们需要在这些时间段采取适合自己的一个消化方式,可以是补番,可以是看书,可以是逛知识论坛,也可以是进行有效的业界话题讨论交流。总之,所做的一切,都必须保证自己能够有所收获,或者是成为处理本职工作时的积极动力。养成一个适合自己的零碎时间正确利用方式,不仅仅是为了收获更多实质好处,更是为了养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其五,物质经济条件。始终不能忘记、永远不能低估,自身的现实条件对于自己继续从事这份工作的分量、自己可以达到的程度来说会有多重。无论我们愿不愿意去面对,有一个铁一般的事实是摆在眼前的:对于不同的人而言,进入同样一个工作领域,所能够掌握的先天资源和优势从来就不是平等的。也许你拼死拼活奋斗挣得的五年资源实力,有人甚至在还没正式进入职场时就已经拥有。不要盲目羡慕“大神”,他们拥有的往往是自己并不具备的优势条件——很多时候,哪怕仅仅只是一段不需要担心生计的空闲时间(不要忘记大陆最初的漫展活动是由哪些人群率先带动发展起来的,而这并非任何一个人努力就能做到)。切忌盲目攀比,更不要毫无缘由地嫉妒,因为别人所拥有的那些自己未曾有过的,很多时候并不是仅靠个人能力就能挣得到的。认清自身的现实,努力争取自己能够做的,尽可能把它做好,那对于自己来说就是最好的。

最后,确立目标。做好个人当下的具体事务,并不意味着就只能关注于此。很多时候,更要多去考虑这些事情对于更长远的自己来说是否存在意义,以及什么样的意义、多少意义,能够帮助自己达成怎样的目标,或者为着特定目标积累下哪些基础。这是一个自我塑造的过程,并不能只是专注于眼前的一步一个脚印,更要及时认清自己前进的方向,以便及时地去进行选择——而这才是对自己的负责。

拉拉杂杂地说了这么多,到头来,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在这条道路上前进多久,未来的状况总是存在太多变数,太多时候很难去明确确定下来。但于我个人而言,至少这之后的道路还没有被彻底封死,还能够再顺着这份意志继续往前。在解决眼下不断冒出来的一个个具体困难的同时,始终不忘可能存在于彼方的那个遥远而又模糊的目标,牢记初心,在大家的帮助下,一直这么走下去。——不断向前,向前,再向前。

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至少不能让自己留下太多遗憾。——如果还是没有多少退路的情况下,就更应该如此。

因为时间不等人。——同大家共进共勉。

2 thoughts on “[投稿]不仅仅是爱好,也不仅仅是工作

  1. 收到后辈古落的投稿感触良多,不知不觉发现自己面试别人之后的一个决定,一次引荐,或许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当追逐着前辈们的背影们不停向前奔跑的时候,稍微放慢一下脚步,发现自己身后竟多了这么多追随者。
    对于古落来说ACG从爱好变成了爱好+工作,而对于我来说,ACG早已经就是我的生活了啊。没记错的话ACG这个词最早出自香港的一个社团傻呼噜同盟,有兴趣的可以去考据一下。比起二次元,还是更喜欢ACG这个词。
    有点扯远了,大概是从小受到“寓教于乐”这样的教育影响,我这代80后有时需要在玩乐上找寻一些意义,还记得电子游戏从开发智力变成电子海洛因这样的洪水猛兽,实在是唏嘘。犹记得高考后那个暑假我参加了一个实况足球的比赛,当时我的父亲全程陪同,尽管只是从几百人的线下比赛中连过三轮打到了32强,这个现在看来是渺小的一个成绩,父亲还是会在公司里吹嘘自己儿子有多聪明打游戏打的多好,当然我那个时候玩实况可以每天6-8小时的时间现在想想都觉得恐怖。
    在论坛上当水区版主的时候经常看到有人发帖说自己喜欢动漫父母反对怎么办,我的观点就是把这些上一代人看来不怎么健康的爱好正当化。正当化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做出一些成绩出来,貌似现在的90后95后长大的时候就是一个对动漫相对宽松的环境,我的这些故事也都变成的老黄历。
    还是说说拿爱好当工作这事吧,现在的大环境比当年自己入行的时候好的太多太多,从自己的工资和个人生活水平提高就能看出。当年可是不混到主编以上级别基本不能养活自己的,现在一个刚入行的新人在我看来都有不错的待遇。感谢互联网行业以及二次元的金融泡沫,相比实体行业的衰减这行现在日子真的好太多。
    将爱好变成工作之后很多事情变得不那么单纯,比如看动画的心态和以前不一样,尤其是为了写稿去看动画打游戏的时候。时间长了确实容易疲劳,经常面试别人的时候会被人问“上班时间能看动画吗?”这时我就会想起一些撰稿人朋友为了赶稿通宵通黄油的日子……
    当原本的爱好变成了工作,那些圈子里的朋友是工作上的朋友同时又是玩乐在一起的朋友的时候,你发现似乎这就是你的全部,一旦在这个全部上遇到的挫折仿佛自己的整个人生遇到的瓶颈和困境。或许这才是对于新人来说闯过这扇窄门最大的难题。
    但其实你会发现,ACG那是你的生活,却又不是你生活的全部。

  2. 曾几何时,我看待这两件事也和古落差不多。毕业后去人民网当编辑的过程,也充满了梦想的破灭感。总觉得当爱好必须向现实妥协,那就无可避免的会造成滑坡困境。良心和小钱钱之间的平衡点并非那么容易找寻。就算生活小康衣食无忧,拿几百块捏着鼻子吹捧自己厌恶的东西的事情可能不会干,那么几千块,几万块,几十万块,或者更高呢?正所谓“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还不够高”。

    然而,在走上社会若干年后。却有了不一样的感觉。把爱好和工作分开,固然能让双方都得到确保。可同时也无法获得足够的激情。是的,我曾见过一些真心喜爱并且从事游戏业的朋友,也曾见过热衷码字并且全职作家的朋友,还有信仰科学并且以此为目标而努力的朋友。对于他们来说,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快乐,自己也曾在无数个夜晚熬夜码字,也曾因为卡文在家挠墙。但这种感觉与年底财务报表出不来加班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在疲惫后能获得成就感和兴奋感,后者在疲惫后只会觉得“可算解决了”。是的,爱好变成工作,必定会遇到黑暗面。但那毕竟是整体中的一小部分。倘若连这一点点都不能迈过,恐怕问题不是现实太残酷,而是自己的爱还不够吧。

    人生中最幸运的事,不过是遇到真心相爱的人,拥有温暖的家庭,以及一份值得奋斗终身的事业。
    政治书上的真理写的很明白: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没错,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比克服困难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克服困难的动机。
    诸位,共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