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狗的悲欢》——在我的记忆里有这么一本漫画,连同看这本时的情形,成为了我遥远而特殊的记忆。
那是在小学时一个发烧的夜晚,迷迷糊糊就这么睡过去的我半夜被妈妈叫醒大概是为了吃药,醒来后舒服了一些就爬起来看漫画。不,不是那种在漆黑的环境里偷偷趴在被窝里看漫画的样子,而是在明亮的房间里,身体感受上虽然还在发烧,但身边却由妈妈陪伴着看漫画的状态。因为醒来时大概已经过了晚上11点吧?反正那天看漫画的情形,是我有记忆以来第一次在那么晚还醒着、第一次发烧晚上爬起来、第一次深夜看漫画……这些虚弱、明亮、新奇而温柔的记忆,融入这本《S狗的悲欢》漫画内容,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人的记忆就是这么奇特,《哆啦A梦》有一话也提到人的记忆不会消失而是像锁闭起的箱子。大约两三年前我忽然想起了这段记忆,以及这本描写一只流浪白狗寻找主人小女孩的漫画。经过一番搜索,确定了童年记忆里的书名——《S狗的悲欢》。
又到了最近,也就是2015年的10月底,我刚结束日本冲绳短途旅行,或许因之受到了启发,童年时看这本漫画的经历再度浮现在了我的记忆中。这次我便试图找一些有关它的日文原作信息——很快,我竟然得到了意外的收获,我很方便地买到了《S狗的悲欢》的日文电子版图书,甚至还有十成品相的二手中文书!
于是前几天,我的桌面左右两侧,就分别放着一部显示着电子书的平板电脑,以及一本二手书。除了浓浓的怀旧意图外,我也打算进行比较阅读,一方面是要看看日文原版和中文版到底有什么区别,而另一方面也是要看看以20年后的我的眼光来读这本漫画,能读出哪些新意来。
《S狗的悲欢》是这本漫画的中文译名,而且是一种意译。它的日文原名是《エスの太陽》,直译的话便是“S的太阳”。作者是松本零士,印象里是一位漫画家前辈。但由于我平时不太看漫画,因此很难脱口而出他的其他作品。这本漫画等剧情大致讲的是一只东京等幼小弃犬被好心的小女孩由美捡回,并得到了“S”的名字。与她和她的父亲以及原本的两条宠物狗共度了10天时光后,不得不面临与小主人分离的现实——由美的父亲因公司不景气而要搬回九州。在被委托到邻居家托养后,因不堪后一家主人的虐待,而与原先两只宠物狗、一只领居家的猫一道自东京出发徒步前往九州寻找主人。一路上先前的两只宠物狗相继死去,最终弱小的S与邻居家的小咪历经艰险后找到了不慎跌落下水道而头部受损昏迷的由美,并藉着人宠之间的亲密情谊,唤醒治愈了她。
以这样的剧情来看,日文版的漫画名直译来《S的太阳》既温馨又符合意境。
再来说说中文版,封面上《S狗的悲欢》下方还有一行小字:“《动画大王》丛书”,封底则注明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以及发行时间:第1版1986年2月,我入手的这本是1987年11月第2次印刷。顺便一说,定价是1.10元。
中文版扉页的文字引起了我的好奇,上面写有:“原著 松本零士 译改 梁孝志 幼妹 绘画复制 黄纪雯”。“译改”先不说,看到这里“绘画复制”四个字后我便留意了一下中文版与日文版绘画细节的差异,发现原来不是像现在漫画一样直接拷贝,而是重新描绘过。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日文原版线条圆润平滑,中文版则显得略带毛糙、不连贯。从时代背景来看,据说80年代是中日两国之间外交的“蜜月期”,不知道这样的“绘画复制”算不算当时引进日本漫画的一个特色?到底是技术上的限制还是为了回避版权纠纷呢?
中文版与日文原版的差别不仅仅在绘画复制上,其实最显著的一个差别是:篇幅改变。日文原版——至少是我买到的由eBookJapan提供的电子书版本——是长方形的篇幅(就像我们熟悉的单行本漫画那样)。而近30年前的中文版则是正方形的篇幅。对于漫画来说,篇幅的改变意味着画框分隔排列的改变,因此不是小事。中文版是重新排列了日文原版的内容,大致是把原来2页的内容分散到了3页。为了调整画面分隔,中文版里有一部分图画有所剪缩、省略。
另外,日文原版是分篇章的,每一篇都有着诸如《由美とのわかれ》(《与由美的分别》)、《悲しみの山》(《悲伤之山》)、《あれが九州の灯だ》(《那是九州的灯》)等小标题。相比之下,中文版则没有分篇章,倒是在每一页的页脚以及每一格画格的角落编了号码,共计134页,713格。
在翻译问题上,有一部分文字似乎是为了简化而故意省略,例如日文原版开头的一大段文字,大致意思是“S所能回忆起的最初的记忆,是在流淌着雨水的下水道中又冷又饿的样子。”中文版写作“它被人丢弃在阴沟里受冻挨饿。”而之后的两格日文大致意思是“泥水冰凉,小小的S像阴沟里的老鼠那样,颤抖着”、“就在不久前S还在被妈妈温柔地抱着”(我日语不好,可能翻译错误。)到了中文版,则完全省略了这两句的翻译。
另外还有例如小S第一次看到小咪(猫咪)时紧张地说“ボボボクエス”,中文版里是“我是小S。”但如果要把原作那种看到异类生物而紧张地说话打愣的样子翻译出来,则“我、我、我是小S。”更好。
再比如小咪听说邻居要把小S与名种恶犬放到一起饲养,于是惊呼“こりゃあたいへんだ”(这下可不得了、这下可糟了),到了中文版变成“啊,小S可有人疼?”这样莫名其妙的翻译。
此外,也有一些将原著部分剧情对话、过渡内容删除或修改的情况。诸如种种此类省略或故意改动,不知道是碍于当时翻译人员的水平呢?还是考虑到面相读者年龄层次的因素?
接下来说说我此番重读这本书的感想吧。
我没想到原来这本书竟然比我想象中的深刻——显然,书本身还是这样,变得深刻的应该是我才对。
书中两条宠物犬在远征九州寻找主人的旅途中相继去世。死亡这个概念过去童年时的我看起来是很虚渺的东西,或许只是理解为“无法继续”、“无法再与主人相见”等,但现在看来却有了一定的实际感。当我看到小S与小咪星夜埋葬小熊(宠物狗名,クマ),不忍离去。小S说再多看一眼、再陪伴它一夜吧,以后再也看不到了,于是又刨开泥土守了一夜。现在的我看到这些漫画图像,竟然能想到殡仪馆中阴阳相隔的场面,想到抓着遗体的手不愿放开的那一幕(虽然不是我)。看来这二十年间,死亡在我这里产生了实感,变得有现实的分量了。我也开始猜想,身为作画者的松本零士,是想象着怎样的场面,来构思和绘制这几格漫画的呢?
抛开这么沉重的问题不谈,这本漫画中还涉及到了其它一些议题,也是可以展开议论一番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因公司不景气而造成家庭搬迁的问题,似乎这个问题至今为止还是日本漫画的主题之一(也成就了许许多多单身居住大开后宫的各作男主角),进而也就引发出了弃犬问题;书中有以身价与血统来衡量名贵却生性恶劣的犬只,似乎也影射着社会身份与人品之间的差异性;而小熊为了给小S与小咪填饱肚子去农舍偷鸡,被人类棍棒打伤后,却说出了“我投了食物,做坏事,被打伤是活该。”这番话,或许在年幼的读者心中,也会泛起一阵道德与生存之间思辨的涟漪吧。
此番重读与比较《S狗的悲欢》,不仅仅是怀旧,也让我对2、30年前我国对日本漫画引进策略方法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若是能与后来的一些政策方法进行比较,一定会很有趣,例如天闻角川公司开张后引进作品时的改编等等。同时二十年后的重读也让我得以自省,看到了岁月年华给我留下了什么印记。
感谢日本ACGN作品!它们不仅仅让我经历了未曾持有过的青春,原来它们在更早的童年时代就启蒙了我——就在那记忆中虚弱而明亮的一夜。
(本文所引用图片为原作者及出版社所有,截图仅为比较、研究、说明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