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的时候偶然的机会在微博上见到作者在推广这本书,顿时起了兴趣,就买了下来。虽说是“解码”,但实际上本书并没有构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案例型的故事以及作者的个人评论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国外动漫产业的轮廓。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我每天看一篇,慢慢的把它看完了,真心觉得这是本好书,在此向业内人推荐一下,有兴趣“知彼”的人不妨买来看看。如果你并不打算从事相关的行业,只是个普通的动漫爱好者,也可以作为拓展知识了解一下。
国内的动漫产业研究估计也就是从近几年开始的,随着90年代日本动漫在大陆和香港电视台的播放,培养出了一批爱看动画的中国90后。21世纪初的前十年,随着政府政策的改变,日本动画进口开始变得困难。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使日本动漫通过网络盗版渠道大量进入中国,从而推动了中国本土动漫井喷式的增加。这也就促使了国内动漫产业研究者的出现。
像本书作者宋磊这样从理论角度研究国内外动漫产业发展的人目前并不多,可他们的存在却是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就我自己而言,从日本动漫的同人作品创作,再到原创作品,一步一步下来,国内的动漫发展,看在眼里,也感受在自己的行动里。和作者相比,我们是实践者,作者是理论研究者。当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时,才能明白中国动漫明天的路该怎么走。
对于外国动漫,我们有很多误解,许多人往往只看到国外的行业“现在”是怎么样,就开始模仿,做不好又开始指责国内环境如何如何。诚然,国内环境是与国外有着很大的区别,但事实上,国外文化产业、动漫产业的今天,并不是一天形成的,在其漫长的自我积累和发展的过程中,他们也经历了许多坎坷,同时我们在学习模仿时,往往忘记了去考虑他们的起源,忘记了他们最初成功的原因是满足了什么样的用户心理和用户需求。我们一味的强调他们现在的产业链,营销,以及创作的意识形态和自由,却忽视了他们最初是通过什么方式去选择创作的。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我有了一个基本的想法,我们必须回到用户,回到群众,我们学习的是西方的营销和制作逻辑,即如何去思考和发现用户的需求特点,而不是直接照搬他们的模式。我们要学会那种创造和发现盈利模式的能力,而不仅仅拷贝别人的模式。所以,我觉得我们能被说成是“山寨”,自然就是仿没仿到家,学没学到本,那我们又谈什么创新呢?
在时代的推动下,曾经的日本动漫抓住了美国动漫情感刻画不够深刻的特点而发家,今天的外国动漫已经没有了这一先天性的缺陷。但是不同的是,互联网的信息化让全球的版权保护面临了严峻的挑战,我可以说的是,这同样是一种机遇,历史给我们展示了他的缺点,就是给我们有机会去解决他。我想国内每一个动漫人都应该有着这样的想法:我想解决国内产业发展的某个问题,我想让观众从我的作品中获益 ,而不是仅仅想着做动漫,但做什么样的动漫都没关系,又或者是仅仅像投资人一样只想赚钱。文化产品终究有其社会属性,抛开这个的制作人,我认为永远不会真正赚得到多少钱。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源流篇,创作篇,观念篇,营销篇
我最赞赏的是后两部分,可能也是自己考虑这些问题比较多,比较有共鸣。
比如迪斯尼的瓦力电影背后所带来的品牌影响力。今天的中国的动漫营销普遍存在“装逼”的现象,其特点就是“比谁背景大”,谁的后台硬,谁的投资更大,谁就有能力叫板外国动漫。可恰恰相反的是,这种所谓的营销和制作,根本上是漠视消费者,漠视市场,最后只能靠忽悠投资方和政府补贴赚点生活费。消费者注重的品牌形象,并非出自于所谓的背景,更多的是概念本身。当瓦力成为一大经典,在美国各大学校成为老师和学生都喜欢翻来覆去看的电影时,他的成功自然是来自这部电影所突出的主题和几个概念。迪斯尼并没有采用说教的方式,而是用一种人们对环境的切身感受和模拟,让人明白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义。
书中关于“日本动画是如何在欧美动画的夹缝中成长”的一文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日本动画如何在外国动画占据整个市场的年代里,逐步成长,最终形成今天如此庞大的规模,并超越海外动漫的市场份额,再反过来输出全世界。
诚然,日本的文化环境高度市场化是我们所没有的前提条件,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学习时就不能生搬硬套。基于实际情况寻找共性,比如,日本60、70年代经济飞速发展,电视的迅速普及,都是日本动漫飞速成长的前提条件。而如今中国有什么?我们一样有飞速发展的经济,可我们没有良好的电视播出环境,但我们有每年都以惊人速度增加的的电影荧幕,还有迅速普及的互联网,都是我们拥有的历史条件。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把握这一时代的特点。更何况,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硬件性能的提升,创作门槛的降低,“同人起家”,成为中国动漫的一大特色。要把握机遇,自然需要把握好历史条件,这需要我们去正视历史的发展规律,借鉴他人,更要从历史发展层面和社会心理根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