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的头十多年,我们从一个原本闭塞的国度逐渐变得开放。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中国多媒体文化产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无论是在产值还是在增长规模上都成为了世界文化市场所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国内落后的生产力和人民大众对高质量作品的需求相矛盾,国产作品的创作和发展面临着许许多多的苦难。
前段时间,看了央视的《第十放映室-恭贺2013》,该节目总结了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总体情况。节目中反复提到电影的“艺术性”一词,引发了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什么是多媒体文化作品的艺术性?我们如何去定义,又如何去把握?中国多媒体文化产品的艺术性又该从哪里开始?所以,我想借这篇文章,和大家讨论一下“艺术性”这个话题。但是,我想谈的并不是我们的作品剧本要有多艺术,而是我们所忽视的画面和音乐等综合元素对作品的意义。
国内的许多文化产品,其画面和音乐,常常仅限于为我们的剧本和故事服务,离开作品,他们甚至无法真正的独立生存,这对于构筑产业链毫无益处。比如,人物离开了电影,不能拿来做周边卖钱,因为他谈不上”美“,音乐离开了电影单独卖成CD,估计也难有人购买,因为曲子本身并没给人留下什么深刻印象。我们只想着把作品整体做好,却偏偏忽视了把作品里的各个元素做好,如此以往,我们又什么亮点去真正吸引和打动消费者呢?
说到画面技术,看电影的人总能想起美国大片,比如《阿凡达》,看动画的人估计大部分也知道《秒速五厘米》。
可是些片子在制作成本上却是天壤之别,前者预算高达2.37亿美元,比起老美,我们中国作品确实差了点钱,可是《秒五》的制作预算却仅为2500万日元!用不到200万人民币的预算做出了一部画面美轮美奂的作品,和国内600万人民币预算的《喜洋洋》电影比起来,我们其实也“不差钱”。可是,是什么东西导致了我们的作品画面质量是《秒五》和《喜洋洋》这样的天壤之别?我想,除了我们讲的什么技术和产业等各种综合的环境因素外,回到片子的制作来说,我们的制作人缺乏对作品美感的思考,这是两个作品画面风格差别的根本原因。
美国特效电影之所以花钱,那是因为他们总愿意把那些虚拟的东西放进现实环境中,使其与现实完美地融合,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就像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样,十几位计算机工程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把那只假老虎的毛做的像真的一样。但与此相反的是日本的动画制作人,监督们并不执着于怎么样吧画面做的跟现实一样逼真,因为他们没那么多钱,可是他们制作的画面却有虚幻般的美,如诗如画,透入人心。
无论是哪一种,我们都可以学习借鉴,但是,当我们的文化产业今天仍然喊着”没钱“的时候,更有参考价值的,应该是日本人的做法,而不是天天叫着学美国人搞大制作,这并不现实。
”钱“是多媒体文化产品创作的决定性因素,但是这并不是做不好的借口,古往今来,无数的小成本作品也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页历史。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好好的花这点钱去做些更美丽的东西出来。
再说说音乐,美国的土豪公司们总动则一个乐队的为你演奏一首配乐,相比起来,我们的制作人或许条件上就要有限的多。但是,电脑虚拟技术发达的今天,许多东西不再是少了点钱就不可能的了,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关键是:创作的旋律是否真的从心而来?这一首首曲子是否真的用哪怕简单的音符打动了听众?想起几年前的流行歌曲《神话》,这首曲子似乎比其同名电影还要家喻户晓,今天的大家甚至已经记不得那成龙主演的电影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但是我们可能还能哼出那似乎穿越了千年的调子。音乐在我们的作品所里,不仅仅只是为了配合作品的演出而产生的,还应该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和人民大众的爱戴,做得到听到一首曲子,想起那段在电影院里观看的时光,这样的配乐才是成功的。
对于艺术的追求,是每一位现代中国多媒体制作人所需要思考的,我们如何向别人表达我们的所思所想和对世界的理解。我想,我们根本不缺好剧本,但是却缺乏能把好剧本拍好的导演。无论是《阿凡达》还是《秒五》,其脚本都有许多缺点,前者是经典的美式快餐剧本,后者是则是一个日式的爱情故事。按理说,这并不是全世界人们所都能够接受的价值观和剧情模式,可是在这些作品里,这并不重要。记住《阿凡达》故事的人并不多,更多的是那美丽的潘多拉星球;尽管《秒五》的故事感动了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可是他跟我们的现实生活其实也还有那么点点距离,但是,没有人能够否定这两部作品所给人带来的视觉、听觉的完美体验。
是的,这不是一个仅仅在用文字和对白来表达一切的时代,我们的技术在不断地发展,我们更深入的要去思考如何把东西做得更美,用如同《阿凡达》般的壮美告诉人们要保护环境,用《秒五》的梦幻让我们体会少年时爱情的青涩。无论是哪一种,今天的中国制作人,都需要努力前行地去不断探索。文字是有国界的,对白也是有国界的,但是真正通过图像和声音所表达出来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如果我们的作品要站稳本土的脚跟,再走出国门,我们不得不实实在在地去思考”艺术性“这个问题。
想想我们有气势磅礴的故宫、幽静迷人的颐和园、恢弘又细致的清明上河图,我们的先人们在艺术上领先世界,可如今,我们却将其丢掉了。中国作品的创作和发展,并不仅仅要从题材和文字上往过去吸收养分,更应发掘我们古人早已练就得炉火纯青的古代美学。
创作在中国需要“审查”,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实,无论我们怎么批评,这一制度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会有太大的改善。可是,我们仔细想想,我们的问题仅仅差在剧本不够水平上吗?这不过是一个不思进取的借口。别忘了,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如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比那一句句对白更能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不得不再重新仔细思考,除了剧本,其他的一切我们做好了么?中国的多媒体文化走到今天,我们需要改进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比起抱怨那严格的审查制度,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思考一下我们还有什么可以一边省点钱,一边做的更美?无论是画面还是音乐,我们的作品何时也能让别人赞叹不已时,再来好好谈谈如何改革审查制度也不迟。
国内能有什么动力搞艺术性呢,又卖不出更多票房培养观众需求,培养创作人才,总之需要时间罢了
所以,缺乏的是爱…..
只拿秒五来说事,是不是太简单了点,还有其他例子吗?话说我不敢想象画面精美的喜洋洋是怎么样的,感觉很违和。中国动画质量差,也还有观念和制度上的问题,总觉得动画是给小孩看的,难免画面显得幼稚。感觉作者的观点从中国动画延伸到了电影,有失偏颇。现在不少国产电影的特效都很不错啊(以张艺谋为代表),反而是剧情实在是(像无极那种)….还有文章最后一句话,实在无力吐槽。观点一边倒的文章有时候很难写得令人信服。
昨天刚补完《恶童》 去豆瓣看相关影评 评论说这电影多么好看多么内涵多么文艺 而我却完全没从这片子里看出个所以然来….所以说艺术这玩意 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
动画的艺术表现都是为了剧本而服务的,抛开剧本,没有主题的艺术表现只是空泛的
相反,审查制度是更加麻烦的东西…..当画师知道了这个画面也许需要重做的情况下,要有多大的意志力才能对这个也许需要重制的画面精益求精呢
审查制度顶多是限制了创作范围,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在这范围内都没出现好的作品,那么我们不是应该思考点审查制度以外的问题。老是抱怨也没用啊,抱怨又不能产生好作品。少日经才是硬道理→ →
现在音乐制作, 不管欧美还是日本中国, 合成配乐是主流了……除了乐队型的,
流行歌手作品里难见真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