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辈的使命——定义动漫生活

这个想法是来自上周,在和一位高中生Coser聊天。我比她大了近十岁,我和她说我玩不了几年了,再过几年大概也要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渐渐远离ACG,远离Cosplay和周边,远离二次元以及动漫生活。

 

但好像并不如此。至少在中国大陆,并没有一代人定义过“动漫生活”,也没有前辈的范例可参考。因此,定义动漫生活便成了我辈80后动漫爱好者的使命。

 

我有比我大一轮生肖还多的一位表哥,他虽然也大概知道圣斗士,也能说出更早之前的例如阿童木啦,机器猫啦之类的动漫作品,然而对于他们这一代人而言,动漫还仅仅是童年少年时动画上或书报摊上屈指可数的作品,还不是生活。到了我们这一代,可以称之为“生活”的动漫内容以及活动逐渐兴起了:首先是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日建交伊始的那段被称为“蜜月期”的时间,(据传)大量日本动画被以较为低廉乃至免费的版权价格引进,而且当时国内也没有各种部门所制定的各种条款“保护”国内动画,因此诸如《名侦探柯南》、《秀逗魔导士》、《灌篮高手》、《美少女战士》乃至像《北斗神拳》这种现在看来完全不可能引进的作品都展现在了我们童年时期的电视机内。(说起来,现在电视里孩子们能看到什么日本动画吗?)后来在我们掌握了一定经济的时候(或者说可以用考试好成绩来换取零用钱的时候)就有了像上海的文庙或北京的鼓楼这样出售盗版漫画以及VCD的集散地。再后来便有了互联网,为数不多的动漫爱好者可以聚集在一起或讨论或一起吐槽某部作品(笔者wildgun印象中最早上网做的事就是在ChinaRen动漫BBS吐槽《天鹰战士》……)有了互联网便就形成了同好基础,随之而来的就是线下聚会,动漫生活从一个人坐在电视机前,发展为了坐在电脑前,再延伸到了线下的同好聚会。

 

线下聚会,就构成了一种“生活”。或是Cosplay,或是参加动漫博览会,或是联机PSP——至少,这已经是前辈们未有过的动漫生活方式了。

 

然后,这几年(特别是世博会之后)在中国各大城市都有了同人展、女仆咖啡店以及不少日本知名的动漫企业纷纷进入大陆如上海或广州这样的城市,并将他们的产品利用网络购物推向全国——例如手办厂家Alter、GSC,做周边的Animate,做书店的角川,以及将Animelo Summer Live带入中国的Dwango。以上这些有组织的大型活动,以及这些琳琅满目的商品,使我们的动漫生活更加有形并更加丰富。

 

另一方面,动漫生活也并不仅限于业余生活,我周围以及我网上所知道的不少朋友,就投身于动漫相关产业。例如ACG批评的站长,就是CF同人展的主办方。我的另外一些朋友也成为了这样大小活动背后主办公司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各种动漫活动的兴起也带动了相关第三产业的兴起,举几个例子:做Cos服装以及做Cos假发的商家、印制抱枕的、开女仆咖啡店的、编写动漫杂志的、经营动漫网站的……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动漫生活成为正式职业的成功范例。而正因为有了他们所在的这些动漫产业不断提供更多的服务,我们的动漫生活就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延续下去。

 

最后说两个我所了解到的实际例子,这两个例子鼓舞了我:一个是百度百科上有关日本Comiket介绍中写道“参加者遍及全部年龄层但以高中毕业至三十多岁的人为主”;另一个是上海ComiCup9同人展上,有一对动漫爱好者夫妻把自己的儿子打扮成幼年间桐樱的样子出现在了同人展上。

 

因此,我想或许我的动漫生活并不会那么早就结束,相反它会和中国的动漫产业一起延续并蓬勃发展。至于我们的动漫生活将是怎样的、将延续多久,并将怎样影响我的人生。我们的父辈和兄辈们并没有可参考的榜样,因为他们几乎没有动漫生活,或是早早地在踏入社会前就中止了。

 

 

动漫生活属于我辈也始于我辈,定义动漫生活,即我辈动漫爱好者的使命。

 

 

8 thoughts on “我辈的使命——定义动漫生活

  1. COMIKE的参加人群里面最多的应该是30岁甚至40岁以上的大叔大妈,其次才是20多岁的w学生人群真心少;如果是兲朝人第一次参加COMIKE的话多半会真心被一大群的大叔大妈吓到,相反霓虹的人过来兲朝参加的时候也会很惊讶参加的人几乎全是学生wp.s. 咱在COMIKE当过企业Staff

      1. 基本都是真的爱好者,企业区开个游戏发布说明会在坐的一大票大叔大妈,代购和黄牛根本不可能参加这种纯属浪费时间的活动嘛霓虹代购和黄牛很少的,虽然不是没有

      1. COMIKE1975年就开始办了,当初也不是女性向为主(那个时候也还没有很明确的男性向女性向的区别),而是当时流行的SF动画的二次创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