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是愿望的实现——《叙事曲》剧情讨论

cgr03b

拖到今天才把这个游戏的完后感写出来,实在是有点抱歉。可能有很多当时玩的想法都忘了,现在只能靠截图和自己的笔记来回忆了~

注1:本文为剧情讨论文,严重剧透,请注意。

注2:我只打出了两位角色的GE线,所以本文仅针对GE线的核心思想做剧情讨论。

注3:我对本作持肯定的态度,但秉着客观的精神,发表我个人对本作剧本的一些综合看法,有表扬有批评,有疑惑也有感慨。

个人感想和整体评价

整部作品其实告诉我们对于感情,要勇敢尝试,不要后悔做错了什么,而是在关键时刻你是否没做什么。这种如蜂蜜绿茶般甜中带苦,苦中有点涩的恋爱剧。有时反而扣人心悬,相比起玩腻了恋爱小清新喜欢猎奇的中年大叔,确实这种剧本要更加的适合我这种啥都不懂的小屁孩,反正玩玩就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跟着上当。年轻有时总有或多或少的不懂事,玩完《叙事曲》就像看完一部小说,让我深思,也让我似乎把稚嫩的眼光放得更加长远。

对于这部作品,关键也就是男主角南望和两位女主角程可和若瑜的故事。如果要做一个比喻的话,若瑜像蜂蜜绿茶,程可像可乐。

若瑜

打穿若瑜线GE的那一刻,有种如负逝重的感觉。不是感动,而是被每个细节所牵动。仿佛从侧面看清了自己,多少年来心中的迷雾被他们打散,那莫名的悔恨的逃避被击碎。懦弱又抱有幻想般执着的自己被他们俩诠释得淋漓尽致。若瑜线的故事就像一杯蜂蜜绿茶,入口带点甜味又有点苦涩,含着绿茶的一股特有的清香,如同在炎热的夏季透人心扉。仿佛回忆就是那么一种能让嘴角上扬的东西,前行的路上一直在寻找自己真实的梦。

我们往往总做着同一个梦,无论梦的具体内容多么千奇百怪,我们或许总能找到他们的链接处,而这个点,应该是你的愿望与现实的交点。若瑜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我过去和现在的自己,不禁激起了心中的一些往事。和过去回忆的坦然不同,我开始恨自己的懦弱和逃避,但更狠自己,曾经的无知和可笑……不过,正如南望那样,这就是所谓的青春吧。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都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但是每个孩子都会长大的。当他们长大的时候,会发现,那种幸福,只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梦幻。

《叙事曲》的若瑜线的时间点,其实是从他们两的童年时光开始的。青梅祖玛似的天真又似爱非爱的感情,往往是童年让人不解的一点。不过时间的推移总让人觉得一些故事有着惊人的相似,我想无数人儿时的青梅祖玛都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最终被迫分开,而多数时候的原因往往是因为搬家。不过是否能够多年之后再相见,这一点往往在文艺作品里出现的概率要多那么一点点,而若瑜的另一个“人格”echo也从这里开始。

“梦是愿望的实现”只要有得不到满足的、更加本源的愿望,就会在梦中出现。

童年的梦,童年的情感的延续成了若瑜线的一条暗线。不过,我并不是很理解这条暗线存在的实际剧情意义,虽然贯穿了全线影响了两人的感情,但是我也搞不懂这种童年的重逢又为何会有这么纠结。除了让若瑜看似人格分裂外,这样的实际意义在哪?总有点为了丰富剧情而增加的设定的感觉。同时,这个设定也让本来看起来无比贴近现实的作品突然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神秘之纱。如果仅仅以此来解释若瑜线的BE中男主角的死是因为孤独而产生的精神分裂,也总感觉有那么点牵强了。

其实,第一次玩的时候,我仅仅是按照自己的个人喜好选择选项。不过该死的系统居然只能在选项前自动保存,而不能在出现选项的时候让我SAVE,GAL没有了SL神器还是GAL么?这不科学啊!(哎呀,上篇推荐文忘了吐槽这个……)随便选的我,在若瑜表白的前一刻,我还在怀疑若瑜是否真的是一个可推倒的角色,若瑜的表白即文艺又清新,还有点可爱的羞涩 。这种感觉在这之前总觉得不太清晰,不过……好吧,如果在三次元,估计要另一方说的彻底点你才信TA不是在给你开愚人节玩笑。

IMG_0057

IMG_0055

说实话,我还真以为这个故事就这么结束了。不过,本作剧本秉承了二次元表白了不一定就可以谈恋爱了的优良传统,剧情从小清新急转弯成两人的蛋疼纠结。

“真正令人后悔的,不是错误的行动,而是在本应行动的时候没有行动。”

这是南望的好基友给他的一句话,也是让南望最后决定前的一个关键点。

这句话一直对我触动很大,想起人生的悔恨,确确实实多数时候也就是你在关键时刻的那片刻犹豫吧。从那以后,我一直把他看作我的座右铭。而本作,我最大的获益,对我最大的影响,其实也就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一直忘不了。

clip_image003

正如量子力学课的杨惟文老师所说……如果我和若瑜的故事,只是我们漫漫人生路上的一次偶然而美好的邂逅……

即使没有A点和B点中间的故事,电子和光子也会很高兴的前行着……那么,为什么要让它发生呢?只要留下那美好的回忆就可以了。

正如恋爱中两直线交一点的理论一样,一闪即逝的爱情到底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和意义呢?而我们真的只能选择无限远离吗?其实并不一定。正如那个前面的两直线只有一个焦点的公理一样,这仅仅是欧式几何里才会成立,而非欧式几何里,其实这个说法并没有意义。打破自己思想的束缚,我觉得才是感情的最终出路吧,《叙事曲》里讨论了不少这样的问题。最后无论哪个理论正确与否,我觉得,这个世界其实是多元的,你的思想往哪里,结果也离这不会太远。幸福与否,是不是在于你如何建系呢?

“所以说,这种事情,既不能被证明,又不能被证伪,你说这些有什么意义呢?”

“着可是你自己说的——如果一个理论既不能被证明,又不能被证伪,那么它就是没有意义的。”

“你认为由于你自己的缘故,使得若瑜的未来不像原本那么好……”

“你能证明它么?你能证伪它么?”

是的,其实我们完全无法假设,如果这个世界哪怕一根针的改变,会让这个世界最终变成什么样,而你又如何证明没有和她邂逅或者没有做你后悔的选择,一切会变好呢?跟剧本作者一样,我认为这种可笑的假设是根本不成立的。既然已经发生了,也就没有后悔发生了什么的必要,关键的是……握紧拳头follow your heart。

IMG_0079

勇气与行动,若瑜线的故事让我学会了很多,感悟了很多,也让我回想起很久以前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历史。当Fin出现的一刻,感慨人生仿佛度过了一次回忆和反思,不知道同是玩家的你,又有什么想法呢?

 

程可

程可线相对而言不如若瑜线纠结,但也安排了起伏跌宕。更像一杯可乐,刚入口时甜中带有点气泡,而后慢慢转甜。虽说不如若瑜线把我修理得很惨,但结尾的甜蜜和南望的等待,也着实把我给击倒了。

这是传说中的蛋疼模式三角恋?三个人的爱情,也是一种有意思的现象,不过对此我并没有太多理解,所以还是不写了吧(其实是写烦了不想写了,拖……)

clip_image005

”想加入戏剧社吗?只要你答应做我的女朋友,我就批准。“南望最后一句话

clip_image014

 

 

剧情点讨论

  • 薛定谔的猫

游戏里讲述的这个物理学实验引起了我的兴趣,以此来必须南望和程可之间没捅破的感情确实非常恰当,不过,这一段我也发现了一些不太理解的问题。

先是游戏里对这个物理学实验的描述:

clip_image001

薛定谔是量子物理学家,他曾经设计了一个思想实验。就是在想象中做的实现,并不是在现实中真的去做。这个实验室说,把一只不知生死的猫关在盒子里,盒子外面的人不知道它是活还是死的。而盒子内存在机关,在打开盒子的时候猫可能就被杀死,想要试图去了解,或者改变,就必须打开盒子,于是看到的必然是最坏的结果——猫死掉了。总之“薛定谔的猫”就表示一种完全无法了解,并且完全无法改变的状态。

但是根据维基百科对该实验的解释却和游戏中有一定的出入:

把一隻貓放進一個封閉的盒子里,然後把這個盒子連接到一個包含一個放射性原子核和一個裝有有毒氣體的容器的實驗裝置。設想這個放射性原子核在一個小時內有50%的可能性發生衰變。如果發生衰變,它將會發射出一個粒子,而發射出的這個粒子將會觸發這個實驗裝置,打開裝有毒氣的容器,從而殺死這隻貓。根據量子力學,未進行觀察時,這個原子核處於已衰變和未衰變的疊加態,但是,如果在一個小時後把盒子打開,實驗者只能看到「衰變的原子核和死貓」或者「未衰變的原子核和活貓」兩種情況。

現在的問題是:這個系統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再處於兩種不同狀態的疊加態而成為其中的一種?在打開盒子觀察以前,這隻貓是死了還是活着抑或半死半活?這個實驗的原意是想說明,如果不能對波函數塌縮以及對這隻貓所處的狀態給出一個合理解釋的話,量子力學本身是不完備的。

源文档 <http://zh.wikipedia.org/zh-hk/%E8%96%9B%E5%AE%9A%E8%B0%94%E7%9A%84%E7%8C%AB>

其实游戏里的理解我就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一只被关在盒子里的猫,打开来一定会死的呢?如果这样,那么根本就不是一个值得纠结的问题,做出的选择必然是不开,或者打开了必然是死。这也就无所谓是否需要去确认程可对南望是什么样的感情,无论哪种都是否定的。但是我觉得剧情走到这里,更多的是想说两人感情的不确定和互相逃避,那么如果是这样,明显维基百科所解释的实验情况要更加符合,故事的实际情节发展和主角南望的心理活动。

所以在这里,我不清楚是负责脚本的人有意修改实际实验设定还是因为没有做好资料准备凭记忆来写所造成的一个笔误。

排除上面的疑问,脚本使用了一些三次元的物理学术比喻来讨论主角南望和两位角色之间的感情状况,这一点即新鲜,也让整个故事充满了一定的真实感。除了物理学外,还有包括一些心理学内容和艺术类的学术知识。虽然这不免受到一些人的质疑说是否存在一定的做作,为了比喻而比喻,为了装逼而搞学术。不过我想这是一个度的问题,至少,在我感觉上来本作在这方面还没有到过度的情况,尚可在接受的范围内。

 

说回游戏里的感情问题,其实确实人总是一个纠结的个体,恋爱和友谊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所冲突的。友情毕竟是一种比较浅,又比较长远的稳定形式,相比而言,爱情则是要来的起起伏伏。我总认为,两个人从朋友变为恋人,有时候看似简单,有时候也很困难,这或许是人们恋爱情感里的一次惊险跳跃。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有成本的一次赌博,用两人本以非常不错的长期友谊去赌短暂的感情,然后再押宝在一起后是否合适终身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无论在那一步出了差错,一切都会化为乌有。这时再说我们继续做朋友,往往都不过是一种奢望。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的人选择了逃避和放弃,”一个打死不说,一个装傻到底“。薛定谔的猫的比喻其实正是为了说明这种感情中的不确定性,关系再好的两人,你也难以知道深层次的感情又会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层面上。打开这个盒子,这只猫是死是活完全是一个未知数,所以打开需要勇气,死了也还需要接受事实的勇气。临阵脱逃,不就是我们常见的故事情节么?

其实程可这种角色设定,也就非常的现实了,不同于日本的狗血二次元后宫,在真实世界里,往往就是有那么一两个女生和你关系说不清楚。但是,这不清楚有多不清楚?路在何方,谁又说的清楚?这一切都是不试试不知道,试过可能一无所有。《勇气与行动》正是在这份纠结和犹豫中,奏出了勾人心悬的旋律。

clip_image007

正如南望的基友所说,最坏的结果是根本不敢打开那个盒子的逃避,也走不出自己一直深藏的孤独。看到这句话的那一刻,感觉膝盖中了一箭,懦弱而不敢尝试,所以总有东西从身边溜走。

  • 解放天性问题

在程可教南望如何领会演戏的角色要领这个问题时,本作讨论到了一个“解放天性”的问题。这里,使用了一些艺术领域里一些实际存在的学术性设定。游戏里是这么表述的:

clip_image010

clip_image011

clip_image012

其实这里我感触很深,确实,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总在向着许多事情妥协,无论是梦想、事业、爱情、友谊还是其他一些你曾经所珍视的东西。最后人就变得畸形了,也因此有了自己的性格和特色。无论好坏,不同的人因为环境的缘故,他的天性被慢慢的挤压成了一个扭曲的形状。游戏中的示例图也很实实在在的讲了,人往往在环境的压力下留下来的是一些阴暗面,因为这总能让他们获得实实在在的短期利益。

所以,想演戏,确确实实要解放人的天性,回到最原始的自己,然后重新去塑造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往往,文学作品里,人们所期待和喜欢的角色性格,正是他们在现实世界中所缺少的。别看本作小清新的讲爱情,有时也从侧面谈了不少人生问题。或许不如许多其他国产作品使用猎奇的手段来突出表现人性那么鲜明,但细细揣摩,本作的剧本有着许许多多细节美,让人对他的立场和观点有所认同和共鸣。

飘雪幻幻

昵称:幻幻 性别:男(不是妹子注意) 年龄:R-18 邮箱:cntony@vip.qq.com 同人圈资料:http://bangumi.tv/person/6951 Bangumi ID: http://bangumi.tv/user/29494 (看过玩过的二次元作品基本都在这了) 兴趣:ACGN、MAD、数据收藏 属性:萝莉控、妹控、傲娇控(没有钉宫病) 印象最深刻的动画:EF-a tale of memories、EF-a tale of melodies、CLANNAD、秒速五厘米 最佩服的制作人:新海诚、新房昭之 使用设备:华硕N81VG、HTC G3、Epad Transformer TF101、iPad1 Wifi+3G 16G 个人介绍:三无少年,没钱没妹没梦想,无奈只趴在矮矮的屋檐下当个宅。于是勉勉强强的干点自己喜欢的,写点心情吐吐槽,日子就这么过了吧。未来什么的,以后再说。

2 thoughts on “梦,是愿望的实现——《叙事曲》剧情讨论

  1. 作为一名朗润大学隔壁学校的物理系学生,我来献丑解释一下薛定谔猫的问题,有些地方看的很快,如有错误还望谅解。游戏中说到“打开看、猫就会死”,其实不是这样的:在去看之前,对于猫的死活是无法确定的,因而打开后看到的猫有可能是活的、也有可能是死的,而非”打开看、猫就会死“。至于活还是死,牵扯到概率的问题;由于”去看“是一系列独立事件,因此活与死的概率对于某一次的去看,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因而不能根据概率去判断猫的死活。这是我的一点粗浅的理解。刚刚玩通了程可线的GE,还是有挺多感慨的。感触最深的,就是在我认为BE的时候路转峰回,南望和程可还是在一起了。看到这一幕时非常感慨,原来等待、原谅、救赎,这些东西都真的可以存在;即使是在游戏中,能看到这些也让人倍感温暖。

  2. 1.苦心写就的文字,能够被观众这样感受到,这对创作者而言,是非常荣幸的一件事。引用《云图》的话,存在即被感知,因而《叙事曲》存在的价值,正在于这些了不起的观众——他们和童年时代的任何人一样,发自内心地相信故事讲述者,并愿意将接下来几个小时的时间,毫无保留地交托在我们手上。2.薛定谔的猫是一个技术错误。我们当初05年查阅的资料有问题,导致一直存在着这么一个不正确的印象。这是我们的失误,抱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