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火凤终燎原的一刻 ——《火凤燎原》十周年漫谈

今年,《火凤燎原》的连载堂堂进入第十年,漫画中也从第一集的公元189年,来到如今四十三集中的公元200年,恰好也是几乎十年,漫画内外的时间 进程几乎一致,因此有人推算说,根据历史,主角司马懿还有五十来年好活,要画到故事一开头他被杀的那一幕,也就是结局的那一刻,怕也是要五十多年(笑)。 无怪乎陈某也自嘲说,《火凤燎原》真是华人漫画史上最骗钱的长篇漫画。

三国一直是陈某的情意结,从出道作《不是人》到《火凤燎原》,陈某一直试图描绘出他心中的三国。从一开始的董卓进京,到现在的官渡之战,这十年的岁 月,陈某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风云变幻,跌宕起伏,英雄辈出,大气磅礴的三国世界。有人说陈某诠释三国的方式是解构主义的,后现代风格的,颠覆传统的,甚至可 以说是离经叛道的。他遵循正史,又游离于正史之外;他借鉴《三国演义》,又颠覆《三国演义》的设定。或许在有些人眼里,充斥着现代语言和现代思维的《火 凤》,不够古典,不够正统,不够严谨,但是陈某意图表达,和自罗贯中一直传承下来的三国精神是毫无二致的,那就是所谓的英雄,忠义,苍生和天下。

 

英雄之武将

《火凤》中的英雄太多,有几百页几万字怕是都不能尽墨,但有一个人物却是不得不提的,就是吕布。陈某对吕布的偏爱是众所皆知的,他在《火凤》的第二 回就已经出场,一出场就已经是天下无敌的存在。《火凤》中几次最精妙的连环计都有他的参与,武力上更是无人能及。可以说,陈某在吕布身上投射了他心目中最 理想的英雄形象:只遵循自己心中的大义,不为世俗所动摇,为成大事可以不择手段,还有最重要的是,绝对的强大。这种强大不仅体现在武力上,而且也体现在意 志上,还有智谋上。因此,对于吕布在历史上的“有勇无谋”之名,陈某作了一番全新的诠释,将其变成敌方为保己方士气而使污蔑之计的结果。因为这番诠释,三 国中出名“有勇无谋”的武将,都得以在《火凤》中脱胎换骨改头换面,吕布变成运筹帷幄工于心计,张飞变成粗中带细甚至是桃园画派的一代大家,其他武将也是 各自各精彩,这正是《火凤》最大的魅力所在:合情合理地为历史翻案,展现出一个另类但不荒唐的三国。

在前三十集当中,吕布一直是《火凤》的中心人物。到了第三十集,可以说通篇都是描述吕布英雄末路的悲壮。无论是小东西的惨死,高顺的奋身一搏,张辽 的最后挣扎,都是为了表现尽失人心穷途末路的战神吕布,如何从“不是人”,到一个受伤会痛的普通人。《火凤》一直杀人如麻,不乏英雄名将,但从来没有一 个,像吕布这般被刻画得如斯悲情。即使他在兵败之时抛弃部下临阵脱逃,即使他最后临死前竭斯底里地跪地求饶,这反而变成他之所以为英雄中的英雄的表现。陈 某一直刻意以“不是人”来称呼吕布,而这三个字,正代表了在那个时代最让人敬畏的存在。

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火凤》中的“残兵”。陈某原创虚构的这么一个武功高强的暗杀组织,在很长一段时间当中一直是《火凤》剧情的重点所在。在 第一回“王者的醒觉”中的那个梦,如魔王一般的司马懿,如异兽一般的燎原火,这些带有奇幻色彩的设定,再加上在第二回“残存亦末路”中登场的“残兵”, 《火凤》一开始其实是带有一点港漫的影子的。陈某初始对《火凤》的设定,是司马懿如何在残兵的帮助下得到天下,这样一个类似于武侠版三国的故事。而事实 上,一开始的几个重要事件,包括“城下一聚”和“吕布设计杀董卓”,都是以残兵的任务为引子和暗线,一路贯穿。但随着连载的进行,当情节真正展开之后,残 兵在《火凤》中的分量和存在感却是逐渐减少。之后残兵分崩离析,司马家惨遭灭门,小孟惨死,当燎原火再和司马懿相遇之时,两人的身份已不再是主子和下属, 残兵早已名存实亡。而曾经的残兵首领燎原火,也终于正式以“赵云”的身份,登上三国的舞台。

 

英雄之谋士

《火凤》中最特别的一个设定,应该就是水镜八奇的存在了。把三国中所有最著名的谋士都归到这八奇之中,是一个相当讨巧的构思。各谋士之间不只是各为 其主的陌路人,也是持不同理念的同门师兄弟之间的斗争。而猜测这些一开始全部带着木面具的各奇是何方神圣,更是读者大感兴趣的话题。除了一奇袁方,其他各 奇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但在连载十年之后,至古最为人们推崇,作为七奇的诸葛亮仍是庐山不知真面目,而神秘的第八奇更是连身份都不明,让人不得不感 叹陈某故弄玄虚的功力(笑)。这八奇各有擅长之兵法,荀彧的“养兵千日”,贾诩的“公子献头”,郭嘉的“黑暗兵法”等等,虽然带点少年漫画里头必有的“必 杀技”的味道,但也的确是《火凤》的看点之一。

有“水镜八奇”的存在,再加上主角司马懿亦为谋士的身份,谋士对于《火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火凤之所以如此篇幅巨大连载漫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就是其计谋的布局之精妙,伏笔之深远,实在是需要太长的篇幅来描述。不过在连载多年之后,这种十年如一日的一环套一环套一环xN的路数也不免有点让人心生 厌倦和疲累,而最受瞩目的诸葛亮甚至还没有真正上过战场,让人有点担心此后陈某会不会黔驴技穷,不过此为题外话了,暂且不表。

 

忠义

陈某笔下的忠义总是矛盾而又多样的。一方面,他对于将士对君主的愚忠嗤之以鼻,认为霸主口中的大义,只是驱使兵士为其卖命的幌子而已,这一点,在刘 备劝服张辽,和孙策招降太史慈这两段当中都表现得十分明显。但是另一方面,他又丝毫不吝啬笔墨去描绘那些忠义之士的形象,如典韦和高顺的死,都可以说是荡 气回肠。他不能免俗地一步步将刘备塑造成乱世群雄中难得的真正仁义之士,但对三姓家奴吕布却又是情有独钟。对那些以保卫汉室为己任的忠臣,包括荀彧和孙 坚,他予以肯定,但对董卓和曹操这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臣,他又描绘成真正心怀大义的霸主。

在《火凤》当中,大义并不是唯一的,个人应该忠于的是自己的内心,而不是迂腐的圣贤之说。因此吕布死前的卑躬屈膝反而显得如此大义凛然,张辽的屈服归降反而显得如此英雄气魄。何为忠,何为义,不应该由圣人来决定,只要忠于自我,在陈某笔下,就是真正的忠义之士。

 

苍生和天下

虽然陈某钟爱英雄,而三国也从来都是英雄驰骋挥洒的舞台,但是这个为群雄角逐的天下,其实是苍生的天下,陈某从来没有忘记这一点。三国是个英雄辈出 的年代,却也是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年代。诸侯们在运筹帷幄的,其实是成千上万将士和百姓的性命。陈某在花尽笔墨描绘英雄的同时,也不时着墨在那些如蝼蚁 般卑微的存在。在小孟的兽之舞前黯然落泪的西凉将士,分属两个阵营被各自军师用作棋子的悲哀兄弟,被战争的狂热蒙蔽双眼的士兵,还有那些在乱世中无处容 身,无法自保的蚁民们。陈某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描绘他们的悲剧,让这部作品多了一点人文主义的色彩,也多了一点现代角度的思考。

 

本来想洋洋洒洒写个好几千字的,但到头来才发觉,想漫谈这么一部宏大的作品,实在力有不逮。小孟身受万剑穿心惨叫的一幕,小霸王孙策最后安心依偎在 父亲怀中的一幕,张飞以剑为笔以血为墨绘成写意山水的一幕,小东西头身分离从马上掉下的一幕,“精彩不亮丽”的凌操拼死战到最后一刻的一幕……太多的感 动,太多的震撼,太多的酣畅淋漓,太多的荡气回肠,不能尽墨。这篇文因此磨了很久,好在,终于在2011年结束前完成,总算没愧对 “十周年漫谈”的这个标题。正所谓“小别胜新婚”,且看看在十年之后,会不会再写一篇“二十周年漫谈”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